
戲劇顧問-張元昆
《暗夜花香來》
觀戲前你所要知道的故事背景與文本結構
文/國立中央大學中文系博士——張元昆
第11屆青年戲曲藝術節第二場演出,由栢優座帶來新編歌仔戲《暗夜花香來》,此次陣容導演、編劇、音樂設計、戲劇顧問以及全體演員皆由年輕人組成,藉由年輕人的創意與活力,為觀眾帶來全新的歌仔戲表演視角與創作手法呈現。
《暗夜花香來》是一齣融合歌仔戲表演形式與懸疑推理元素的「偵探懸疑歌仔戲」,故事情節以一宗難解的命案為主線,觀眾必須運用智慧推理,逐步揭開迷霧,追尋真相。劇情中的每個角色都有可能是嫌疑人,而所有線索都可能是誘餌,觀眾不僅可在觀賞戲劇的發展中,欣賞傳統歌仔戲的表演魅力,也能挑戰啟發自己的推理能力,預測故事案件的真相。
《暗夜花香來》「懸疑偵探歌仔戲」故事主體,以明憲宗成化年間(1464-1487年)為歷史設定,圍繞宮廷內外的權力鬥爭展開。文本結構融合歷史與虛構,故事以真實歷史人物與事件,萬貴妃專寵、汪直掌控西廠,以及錦衣衛的暗中行動為世界觀,塑造一個充滿陰謀與謎團的故事背景。其萬貴妃、汪直、西廠與錦衣衛之間有著密切的抗衡聯繫,在當朝皇帝明憲宗的寵愛下,萬貴妃與汪直結成強大的政治聯盟,汪直憑藉西廠的權力,進一步鞏固自己的地位。而錦衣衛則在皇帝的支持下,與西廠相互較量,兩者都充當了監視彼此和維護政權的工具。而這些機構和人物的權力鬥爭,形塑了當時的朝廷政治生態,並且成為導致朝政混亂與腐敗的主因。
《暗夜花香來》的故事,發生於某次三年一次的進貢,一艘帶著珍貴花露,開往京城西廠的豪華畫舫上,此次畫舫上不約而同,聚集了各種帶著「任務」的船客,其中有著令百姓聞風喪膽的錦衣衛指揮使;皇親國戚的富商;神秘的雲南夜族族長;碼頭的地痞流氓;藝妓樓的頭牌歌姬;醫術高超的船醫。表面畫舫看似行駛於平靜的江浪,但畫舫上船客彼此的恩怨卻暗潮洶湧,相互間有著複雜且難以釐清的宿命聯繫………。
「倒敘法」與「三一律」的結合:
《暗夜花香來》此次運用了戲曲文本中少見的「倒敘法」,「倒敘法」的手法編排帶來故事時間上的跳躍自由,既穿插謀殺事件發生前的時間線,展示了不同場域內角色的行為,安排劇中角色自保的動機,透過他們的行為和對話,展現他們的不在場證明,並進一步加強了故事的多層次性和懸疑性。則「三一律」體現了劇情中的時間、空間與行為的緊密關聯,使得故事結構精煉且具有節奏感。
人物性格與主題探討:
《暗夜花香來》「反抗暴政」內容的精神表達,講述對不公與暴政的反抗,
普通百姓或義士如何勇敢地站出來,挑戰腐敗的統治者,爭取自由與公義。儘管劇情表面上是以報仇與利益為驅動力,但深入挖掘每個角色的內心後,可以看到他們背後更深層的情感衝突與選擇,人物在面對困境和宿命時,展現出改變現狀的勇氣和對平和生活的渴望。劇中對於「人性」的探討,不僅僅是每個角色的善惡面向,還突顯了他們為了追求理想或復仇,所作出的艱難抉擇與犧牲。
藥理文化的細節安排:
《暗夜花香來》屬懸疑推理劇情,因此人物間爭鬥暗殺的凶器與手段則不可表明,此次故事進展的細節安排,編劇考究了自然界,具藥效特性的天然植物與礦物運用,使劇中的謀殺手段更為懸疑曲折及細膩高明,為故事巧妙增添了更多「中藥醫學」的文化內涵。
總觀《暗夜花香來》劇情的結構設計,其精巧的鋪排技巧,將複雜的人物動機和懸疑氛圍結合,故事的主線發展圍繞於24小時內、場景設置於豪華畫舫的暗殺事件,並且每位角色彼此之間,都擁有某種仇恨或報仇的動機,這樣的設計讓每個角色都成為潛在的嫌疑人,且其行為和動機讓整個故事充滿了張力和不確定性。整體戲劇發展層次豐富,其鋪成運用了「倒敘法」、「三一律」的劇情鋪排,打造出一個引人入勝,以及手法新意的懸疑故事。同時,劇中的人物性格設定和對人性深層的剖析,使得故事具有了哲理性和反思性,值得觀眾多次回味,並期待未來的故事延續。